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舶金融 > 正文

上海航運保險協會擬年內掛牌

2013-11-18 16:47:13   來源:東方早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履新剛滿兩個月的上海保監局局長裴光昨日在復旦大學舉辦的第五期“復旦大學自貿論壇”上,詳解了上海保監局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自貿試驗區”)的工作重點和監管思路。

裴光透露,在航運保險這方面,上海保監局目前正在抓兩個事情,一是進一步推進航運保險服務建設,引進更多的公司到上海來設立航運保險中心;二是積極組建上海航運保險協會,“將來借助協會平臺使航運保險走向世界,估計航運保險協會年底前就可以掛牌了”。

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由人保、太保、平安航運保險運營中心等發起,上海保監局、上海市金融服務辦曾于2013年1月10日召開上海航運保險協會籌備工作會議。航運保險,傳統上主要包括貨運保險、船舶保險和保賠保險,延伸出來的業務有海事責任保險,包括物流責任保險、碼頭操作責任保險等。

十幾家航運保險中心入滬

裴光昨日提到了自貿試驗區建設對保險行業發展的五個重大意義,包括:有利于保險機構的聚集效應,有利于引進保險功能服務機構(比如會計、律師、咨詢等功能機構),有利于推動保險監管市場化改革,有利于發展離岸保險業務和有利于發展航運保險。

其中,裴光提出,要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推動上海建設航運保險定價中心。

今年9月,中國保監會出臺的支持自貿試驗區的八條措施中,有兩條涉及航運保險領域:“持上海開展航運保險,培育航運保險營運機構和航運保險經紀人隊伍,發展上海航運保險協會”、“支持上海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推動航運保險定價中心、再保險中心和保險資金運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險機構建設”。

“在國際上,航運保險的對象主要是航運保險協會,發展航運保險沒有航運保險協會是很難的,所以我們最近積極推動航運保險協會的建設。”裴光表示。

裴光還透露:“最近有十幾家航運(保險)中心進入上海,正在研究如何進入自貿試驗區,這點落地以后,對航運保險的發展將是一個很好的促進。航運保險的發展對上海航運中心的建設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

“建離岸保險試驗區, 與日本新加坡競爭”

據悉,在自貿試驗區于今年9月29日掛牌后,上海保監局專門成立了創新業務監管領導小組,由局長擔任組長,下設創新辦,專門負責對自貿試驗區保險行業的創新和監管,這個組織成立以后,直接服務于自貿試驗區建設。

裴光表示,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個多月來,上海保監局落實的工作主要包括:“一個是積極批準了保險機構進入自貿區,目前太平洋(保險)、大眾(保險)已經進入了自貿試驗區,多家保險機構已經提出申請(進入自貿試驗區);二是加強與地方政府溝通,比如我們推動保險行業信息納入自貿試驗區監管平臺。”

對于下一步工作設想,裴光談及了三方面:一是要發展出臺政策,發展離岸業務;二是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三是創新可復制的管理思路。

其中,離岸金融是自貿試驗區金融制度創新亮點。此前,上海保監局于11月14日召開自貿試驗區離岸保險市場建設專題座談會,有消息稱,未來自貿試驗區保險業務預計采取分離型監管模式,嚴格區分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在鼓勵離岸業務創新的同時,避免離岸業務對在岸保險市場造成過大沖擊。

在談及未來工作思路時,裴光亦提到三點:一是上海準備采取多項措施將上海建設成中國大陸離岸保險試驗區;二是抓緊把自貿試驗區作為重點險種的創新試驗田,比如在高端健康險、責任險、信用保險等等方面做創新,其中,外幣保險業務、外幣再保險業務、外幣保險投資和外幣保險相關的輔助業務等將推動金融制度改革;三是要把自貿試驗區作為保險資金的海外投資基地,支持自貿試驗區保險機構開展境外投資試點,積極探索在自貿試驗區試點擴大保險機構境外投資范圍和比例。

裴光坦言,上述三個方面的壓力都很大。“將上海建設成中國大陸離岸保險試驗區,這是難度比較大的事情,而且離岸保險實驗區不是著眼于國內競爭,而是著眼于國際競爭,離岸保險試驗區的建立主要是跟日本、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等去競爭,我們有后發優勢,我相信有各個方面的支持,我們離岸保險試驗區應該可以取得巨大的可喜的成果。”裴光表示。